简介
根据高等院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教学的基本要求,应用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阐述了海水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质,海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的主要化学构成及反应,养殖类型及其水环境的基本特点以及与水文、生物、气象和地质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有:(1)养殖水体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特点;(2)海水中的初级生产力;(3)养殖水体的溶解氧;(4)影响养殖水体的主要化学因素;(5)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质;(6)养殖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其防护;(7)养殖底质的环境及防护;(8)养殖水体的水处理技术。系统的讨论了养殖水体中常见的各类主要污染物在海水养殖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突出了二者在海水增养殖与水化学关系中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同时,还注意吸收和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海水养殖水化学的新近研究成果。
是在近二十年的《海水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海洋水产生物增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途。
电渗析法渗析是属于一种自然发生的物理现象。如将两种不同含盐量的水,用一张渗透膜隔开,就会发生含盐量大的水的电介质离子穿过膜向含盐量小的水中扩散,这个现象就是渗析。这种渗析是由于含盐量浓度不同而引起的,称为浓差渗析。渗析过程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差越大,渗析的过程越快,否则就越慢。因为是以浓差作为推动力的。因此,扩散速度比较慢。如果在膜的两边施加一直流电场,就可以加快扩散速度。电解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地通过膜,进行迁移过程,这样,就形成了去除水中离子的淡水室和离子浓缩的浓水室,将浓水排放,淡水即为除盐水。这就是电渗析法除盐原理。
反渗透海水淡化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浓度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只让淡水通过而不让盐分通过的“半透膜”隔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直到两边含盐浓度相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自然渗透。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定压力,其结果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淡化法,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这就是反渗透淡化法的原理。反渗透主体设备主要由高压泵、反渗透膜、能量回收三部分组成。在足够高压力的情况下,除水分子外,水中其他矿物质、有机及各种离子几乎都被拒之于膜外,并被高压水流冲出。渗透到另一面的水即是安全、卫生、纯净的水。反渗透法*大的优点是节约能源,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反渗透法。
